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及前景趋势分析-亚洲ca88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28 00:12:25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总产值达到8315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产值占比最高,达到38.6%,其次是地理信息软件和硬件产值,分别占比28.7%和23.1%,地理信息工程服务产值占比9.6%。

  地理信息是指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各种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化、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的一种,其核心特点是位置识别与数据的紧密结合,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别的类型信息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地理信息还具有多维结构的特点,可以表示和分析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总产值达到8315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产值占比最高,达到38.6%,其次是地理信息软件和硬件产值,分别占比28.7%和23.1%,地理信息工程服务产值占比9.6%。

  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650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产值将达到4300亿元,同比增长29.8%,占比40.4%;地理信息软件产值将达到3400亿元,同比增长30.6%,占比31.9%;地理信息硬件产值将达到2100亿元,同比增长24.4%,占比19.7%;地理信息工程服务产值将达到850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比8%。

  从近十年的数据分析来看,我国地理信息行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5%。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各行各业对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和应用的不断扩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报告指出,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46颗,卫星健康状态良好,运行稳定,均在入网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国遥感卫星已形成由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组成的强大对地观测体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发展迅猛,商业遥感卫星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主体。截至2022年末,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在轨工作卫星数量为294颗。2022年新增在轨工作卫星109颗,占总数的37.1%。商业遥感卫星在轨工作卫星数量189颗,在民用遥感卫星中占比64.3%,是公益卫星的1.8倍。2022年新增遥感卫星中,商业遥感卫星占82.6%,是公益卫星的4.7倍;2022年新增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是2021年的3.3倍、2020年的6.4倍。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带动了自动驾驶、数字地球、共享出行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

  自然资源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以北斗导航、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应用等为重点,推动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此外,我国将有序推进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继续支持遥感应用服务、地理信息与地图服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面临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化多业共生、融合发展的模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推动了地理信息产业更快发展并不断融合,催生出了符合大众需求的新产品、新内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能力及服务范围,加速实现信息获取实时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这些变革对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业内优质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上一篇:地理信息发展前途 2022地理信息行业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分析 下一篇: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发展如何 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发展前途预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