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向新而行画好党业融合同心圆-亚洲ca88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8-21 14:20:20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万里东海红色纵贯线”党建品牌的引领下,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聚众心、汇众力、集众智,不断深化党业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海测高质量发展优势,用高质量党建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红色动能”。

  近日,在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党群活动室里,中心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大家围绕“海测新质生产力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应该推动怎样的发展,怎样推动发展”开展了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以‘新’致远,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实际,将海测发展实际和重难点问题摆进去,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党委书记张鹏表示。

  据了解,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始终筑牢思想根基,坚持“党建与业务互促并进”的理念,通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谈发展”“青春对话工匠”等多层次、多形式学习研讨,要求非党员班组长列席党支部组织生活,青年骨干列席海测中心层面重要会议,引领干部职员观大势、察大局,推进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双向奔赴,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正确,步伐稳健。

  针对海事测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方法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需求一直在升级、沿海港口不断转型的形势、新要求,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编制《海事测绘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计划》,推动海测事业从“一核多元”向“多元多维多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努力锻造海测中心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新质“护城河”。

  今年上半年,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新申请获得“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成果质量评定系统”“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潮汐潮流数据播发软件”等5项软件著作权,在途申报3项,完成《海事测量实务》《海事航保水文实务》2本实务教材定稿,并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科技成果储备。

  “我们大力推进无验潮、无人艇、无纸化‘三无化’技术转型,积极提升海事测绘生产能力。”刚刚荣获直属海事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张凯乐兴奋地和记者说,“无纸化技术就是将纸质资料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可搜索、可定位、可随时查阅,今年,测深纸‘无纸化’技术正式投入生产,仅深水航道水深监测一个项目就能节约近4万元。”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聚焦科技赋能、装备增能,推动S-100标准水文数据产品生产和服务,率先实现高密度水深和潮位、潮流等多种S-100标准数据在船舶导航终端的综合应用测试;加强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建立沉船、礁石海底障碍物样本库,推动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声呐图像人工智能识别,有效提升水下目标识别的准确率。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测量船的应用初见成效,在码头底部、码头前沿等狭窄水域测量中实现了常规测量船的替代,明显降低测量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相比常规测量船,无人测量船可测量范围更广,精度也更高,无人机激光雷达还可以直接测量至水底。”张凯乐介绍。

  “当前,国产测量设备应用也稳步推进,国产侧扫声呐、测深仪、全站仪等设备已在多个工程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数据处理软件也逐步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技术装备科副科长王超表示,“国外设备和软件‘卡脖子’的窘境得到一定效果缓解。”

  画好“同心圆”,服务更多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聚焦关键环节,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使二者在融合发展中相互促进。

  ——海道测量领域进一步拓展。“海巡08”轮初步形成深远海测量能力;融合多种测绘装备探测海底电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缆探测作业体系,有力服务海上风电等新业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各类水上工程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实现了陆地CORS和水上CORS的融合,为实现陆海一体化测量提供了无缝的高精度定位网络覆盖。

  ——海测服务体系加强完善。依托高密度水下地形数据、完善的水文站网及多源复合水文监测数据积极开展数据服务的建设,从单纯的水深数据采集者努力向多种海事地理空间数据采集者和服务提供者转型发展,正积极打造高密度水深数据服务;水文小程序公开向公众提供水文数据服务,并已接入“海事通”APP平台。

  ——海事测绘权威不断强化。持续完善辖区水文站网,扩大水文站网的覆盖范围,利用长期站、短期站、临时站的测量成果,逐步建立各潮位站大地高与深度基准面关系,建立大地高与深度基准面差距模型,逐步填补辖区海洋和陆地空间基准关系的空白,实现大地高与深度基准面的转换,并将基面转换关系纳入服务清单,为社会用户更好的提供基准数据服务统一海洋空间地理信息基准。

  作为首艘具备深远海测量功能的海事系统大型测量船,“海巡08”轮以其先进的设施设备、超高的信息化水平和丰富的测量技术非常关注。“秉承着‘安全、创新、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海巡08’轮兼顾作业设施设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测量作业功能和手段最丰富、远洋测量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最高、声寂静性能最佳、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等多项优势,它为培育壮大海测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践指引。”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发展研究室主任孙东礼向记者介绍。

  为了充分的发挥好“海巡08”轮的带动放大效应,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成立“海巡08”轮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旗舰,为深远海装备研究、节能降耗、专项任务、“两基地一平台”建设、小型海测博物馆建设等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以机制聚能,深入开展“精益化管理年”活动,在内部管理精细化、落实度、协作性、价值观上下功夫;规范“探海先锋”创新工作室运行管理,不断深挖“探海先锋”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的“高地”潜力;制定《测量队党支部打造党建与业务深层次地融合示范点实施方案》,打造党业深层次地融合示范点;坚持“精打细算,重点投入”原则,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设立多个科技项目和“自奋领”课题,并投入充足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应坚持人才引领、人才驱动。”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党群工作部主任于磊表示。

  据介绍,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注重提高职工技能本领和履职能力,一方面,组织测绘技能比武月活动,在实战中锻炼技能,在比拼中提升水平;另一方面,发布《“锋匠引领 薪火传承”三级工匠联动方案》,上海工匠陈正伟,东保工匠张凯乐、冯玉龙等先进典型通过“1+”工匠人才争先行动、“1+1”工作室创新联建行动、“1+1+1”三级工匠联合行动,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金刚钻”。此外,还制定《上海海事测绘中心青年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入落实“探海青帆”4+1青年队伍建设。

  “通过参与“探海青帆”活动,我个人在政治站位和业务锻炼等方面有了新的感悟,在此期间我参与了上级单位组织的“网络安全竞赛”,强化了技能淬炼,也收获了个人荣誉,让我对岗位工作职责有了更深的认识。”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数据信息中心袁野说,“在获得‘探海青帆’帆旗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探海青帆’行动就是以加强海测青年人才教育培训,弘扬‘尺幅千里,追求卓越’的海测精神,激发青年‘志在万里,纵横经纬’的壮志豪情为目标的。”

  新征程上,牢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展望未来,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将进一步铸牢“主角”意识,积极探索党业深度联结新路径,紧紧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机遇,围绕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设计和航海保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需求,聚焦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海事测绘能力。

上一篇:【48812】数字政府时空大数据渠道成功入围工信部2023年信息技能使用立异典型解决方案 下一篇:【48812】北京地铁活跃建造“一张图”地理信息渠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