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浅谈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路径-亚洲ca88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9-28 03:33:22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当下,各行各业“内卷”严重,以服务政府为主要任务的传统地理信息产业更是如此。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目前恰恰是地理信息最有用武之地,正如我国疫情前二三十年伴随经济发展所带动的地理信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所以。“走出去”无疑是新时期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微不足道,也远远没有跟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余年来的步伐,更与地理信息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不相称,尽管地理信息有其一定的敏感性和诸多国际化难题。但是,如果您置身世界各地包括发展中国家,看到广泛使用的谷歌地图、Uber打车软件以及高校和企业中诸多的世界著名测绘地理信息品牌硬软件等时,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来说,一切理由就显得苍白了。 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到底该如何搞?事实上,相对于地理信息产业而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学术界在国际化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诸如武汉大学的遥感专业连续七年在全球排名第一(软科排名)、我国的专家学者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者为数不少、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国际论文也名列前茅,再加上我国的卫星遥感、北斗导航、测绘装备等都已得到慢慢的变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界的青睐,可以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鉴于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化,特提出如下的实施路径,仅供参考指正! 毫无疑问,地理信息领域的国际组织是地理信息科技与产业的重要汇聚地和展示舞台,著名的有GEO、FIG、IAG/IUGG、ISPRS、ICA、IDEA、GRSS、AARS、ASEAN FLAG、CPGIS等等。如前所述,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地理信息国际组织中有不少担任重要职务者,如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分支机构负责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地理信息国际组织,不是简单的参与、引进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问题,特别是我国专家学者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在某一种意义上就是该分支机构的“挂靠单位”,就能很好地以国际组织分支机构的名义开展工作,更加不用说我国专家学者担任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国际组织了。此外,国际组织中还往往设有企业会员,为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地理信息公司参与国际组织相对较少,而在国际组织中担当重要职务的我国专家学者往往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少有企业家的身影,而且这些国际组织大都又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发起的,有些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很明显,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界在这些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不相匹配的。反观世界著名的地理信息企业如Leica、Trimble、Esri、Bentley、Google等的CEO经常在国际组织的年度大会上作主旨演讲,通过国际组织这个舞台大大地强化了其产业引领力。 为此,要更好地发挥地理信息国际组织对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作用,不仅需要在国际组织中担当重要职务的专家学者更多地站在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角度借助国际组织来发声,而且地理信息企业更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热情参加国际组织,包括参展、会议报告以及在国际组织中发起一些相关的议程等。 要发展,地理信息先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有着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他们也非常希望学习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的成就,进而促进本国的测绘地理信息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也是消化我国地理信息产能的主渠道,特别是像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和14亿人口的非洲大陆,通过若干年的发展,其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潜能就不会亚于中国(以中国目前测绘地理信息产业8000亿的产值计)。鉴于此,推进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领域的学会协会等相关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或联络点,对于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更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突破口。特别是,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已在德清正式落户的前提下,这也为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中国代表处的设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反过来也能促进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的功能发挥。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华的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专业留学生(特别是硕博生或访问学者)也非常愿意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正如我国在欧美的留学生),充分学习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的发展,这些留学生就很合适的发展国家地理信息协会等相关机构驻我国代表处或联络点的代表人选。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在华设立地理信息领域的代表处,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氛围就能慢慢建立起来,地理信息领域“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之家”)在中国的态势也就能逐渐形成。 事实上,联合国体系内许多细致划分领域专门机构的总部就分布在不同国家,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等等。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设立几个新兴的联合国细致划分领域的专门机构自在情理之中,关键是如何“平视世界”!正如网球名将郑钦文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年轻一代平视世界同时代表了中国的进步,只有平视这样一个世界,才能把真正的、完整的自己更强地发挥出来...“。所幸的是,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已经落户中国德清了。 从地理信息的产业链来看,上游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备实际上已经“走出去”了,只是走得比较“草根”,但是地理信息服务(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应用)要“走出去”就非得在服务国设立相关的分支机构不可,这也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品牌基础,没有人员储备,或潜在项目的积累,在海外设立地理信息领域的办事处、分支机构或产业园显然也是意义不大的,当然也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有在前述路径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即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品牌在发展中国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又有通过代表处的设立汇聚了一批既熟悉中国方案又了解本国现状的发展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一个时间段再去海外设立办事处等才事半功倍,才能使得我国地理信息服务稳健地“走出去”。 此外,还应更好地发挥已有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如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商务部援外培训中心、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等等,也是地理信息服务“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高等教育中,我国约有170所本科院校拥有测绘类专业、近200所本科院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近300所高职院校拥有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专业,可谓是世界测绘地理信息类高等教育的大国。这些高校不仅拥有强大的高等教育能力,还拥有数量不少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我国拥有大量与地理信息强相关专业的高校,如土木工程、建筑、交通、矿产、农业、林业、环保、信息工程等等,这些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所追捧的专业。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我国的高校与发展中国家的高校进行基于产教融合的联合办学和国际技术转移,可以是本科2+2、3+1以及硕博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乃至高职教育,而公司参与联合办学的实训课程和实习、科研环节,无疑是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许多发展中国家高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一方面比较少,另一方面大都采用欧美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用的硬软件,究其根本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大都沿用殖民时期的教育体制且教育管理精英们大都是欧美留学归来的。虽然,随着来中国的留学生慢慢的变多并走上管理岗位,但是积极主动地推出基于产教融合的联合办学意义是深远的,并且能构成招生、教学、实习、就业的闭环及良性循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大量中资企业要本地化的人才。 与此同时,对于我国高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来说,“走出去”办学也是一个明知的选择,特别对于二三流的高校,因为我国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已经很充分、产业“内卷”依然严峻、学校招生与就业困难重重,而且我国高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又分得太细(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导航工程等),能预见的是有些专业就有一定的概率会被撤销,甚至有些高校的生存也面临尴尬的局面,而测绘地理信息、土木工程、建筑等专业恰恰是当下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的。要么“出海”,要么“出局”,是显而易见的。 各专业领域的国际科技组织对于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国际科技组织也是制定、实施和监督科技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的组织者和检验测试的机构,有道是“一流企业做标准”。此外,国际科技组织承载下的国际活动、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国际交流等能够集聚大量高端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反映出该国在特定科技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据统计,全球有330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分布在全球116个国家,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说明目前世界科技界,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拥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500多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2000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但仅有65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设在中国(其中大陆41个,香港18各,台湾6个),显然极不匹配。 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科技和产业界已经具备发起国际组织的能力和实力。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余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发起专业领域的国际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也为我国发起国际科技组织提供了法律保障。 积极发起面向“一带一路”的地理信息产业合作国际组织,能够说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测绘地理信息专家学者和产业界,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共同体的建设,分享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进而助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化。特别是通过前面路径一至四稳扎稳打的工作,发起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组织应该说并非难事,也为期不远了。 事实上,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路径还有很多很多,对于地理信息企业个体来说,首先要“走出去”,看看国际上的地理信息产业现状与发展,多去参加国际性的会展,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广交国际上的朋友,甚至到某个国家去住上一段时间,才有机会发现更多国际化的机会。笔者汇总了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地理信息领域几个主要的国际性会展,仅供参考。有意欲一起组团参展、参会者,敬请垂询!(联系人:倪涵,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科技工作人员学会理事长、数联空间总经理,联系方式:,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媒曝民调:超六成美籍华人认为,当前美中关系,会对他们在美处境造成“负面影响” Apple Watch Series10有哪些变化?有史以来最轻薄的一款! 【新华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金融业发展成就综述 突然爆了!中国股票单日净买入创3年来新高,外资客户问:“中国股市已悄然进入‘长牛’ ?” 台电推出 20000mAh 双自带线移动电源 Teclast Q20 Pro,119 元 英特尔推进纯64位架构x86S至1.2版本 将逐步淘汰16/32位支持 同时首发骁龙8 Elite?小米15、一加13、荣耀Magic7谁能独占鳌头 上一篇:航天宏图四款PIE产品通过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产品认定 下一篇:业界:推动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