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局局长:提高测绘工作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亚洲ca88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10-04 07:32:39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现代测绘是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数字化,并利用互联网和电脑、手机、电视等各种终端设备将数字化的地球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这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美丽的地球搬回家”。由于经济社会的绝大部分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随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测绘肩负着逐渐重要的责任,作用也日益彰显。 测绘是管理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监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等工作,需要以地理信息为基础集成各类经济社会信息进行辅助管理。基于地理信息构建的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战略、形成决策、制定规划的基础平台,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直观的依据和手段。 测绘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先行工作。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需要地图辅助,遥感影像为工程建设前期的拆迁安置、文物保护、环境评估等提供科学的判定依据。工程建设实施过程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也需要测绘提供全程性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以促进工程的优化设计,保障工程质量,确保运行安全。 测绘对于应急救急至关重要。卫星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灾情评估、救灾部署等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面准确地监测、分析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工具。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的测绘工作,就无法了解和分析灾情,更谈不上有效指挥决策并实施抢险救灾。 测绘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关联。利用互联网地图服务,人类能搜索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投资消费等方面的方位信息,进行交通路线查询。慢慢的变多的人使用测绘提供的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服务。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的110报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的建设,不能离开测绘的支持。房产测绘更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测绘是信息社会的积极推动力量。作为测绘成果的基础地理信息,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提供了统一、标准、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促进了各行各业信息的集成、整合和共享。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能轻松实现各种与空间位置相关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叠加、融合,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快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 测绘是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测绘慢慢的变成了现代战争的基本要素或支撑条件。卫星导航定位、高分辨率遥感以及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对于战略方案的制定和部署、战场上的指挥控制、敌方目标的精确定位、武器的精确制导等至关重要。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类公安、警用信息系统等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绘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我们从始至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推动测绘事业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 第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测绘生产力水平。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装备决定能力,技术决定水平”的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兴测”战略,全方面提升测绘装备技术水平。一是针对地理信息获取能力薄弱、测绘应急保障能力不够等问题,全力发展和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飞机航摄系统。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部门装配了70多架无人飞机,极大地提升了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和效率。二是在时空数据挖掘关键技术、数字航空摄影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等方面加强创新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结束了我国没有自主数码航摄仪以及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有机无芯”的历史,地理信息获取的实时化、处理的自动化以及服务的网络化程度慢慢的升高。譬如,在20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海南洪灾抢险救灾期间,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地面控制航空摄影、机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等测绘高新技术,快速完成了灾区航摄影像获取和影像地图制作,研制了灾区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展现了测绘科技综合水平,在应急救急工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中国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内容,也是信息时代测绘工作的核心任务。近年来,测绘部门不断强化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基本建成了数字中国的雏形,有力推动了国家信息化进程。一是不停地改进革新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技术,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建成了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1:25万和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已覆盖约50%的陆地国土,城市更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不断涌现。二是突破互联网地图服务核心技术,快速建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图”在线地图服务网站,较好地解决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方面的要求高、信息共享难等明显问题,目前网上用户已遍及世界211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充分的利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在全国130多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推动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和可视化。数字城市也成为宣传城市的靓丽名片、辅助决策的重要工具和人民生活的得力帮手。 第三,加快测绘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地理信息资源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越使用经济社会效益越明显。近年来,测绘部门坚持把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全力推进,有效促进了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是加大对地理信息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力度,实行了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二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导、资源支持、基地建设等举措,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形成科技大进步、资产大重组、资本大增值、市场大发育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期间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5%,2010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导航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产品不停地改进革新,在旅游出行、智能交通、物流配送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手机地图以及各类便携式移动定位服务蓬勃兴起。近两年先后有6家企业在国内外长期资金市场上市。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开工建设,黑龙江、湖北、浙江、山东等地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正在积极地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和新型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测绘工作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和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测绘事业的发展将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继续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按照“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思想,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着力开发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丰富测绘产品和服务,提高测绘生产力水平,推动测绘事业实现新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一,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提升测绘保障服务。按照建设实景中国、智能中国的方向,构建一个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服务高效的数字中国,逐步的提升测绘保障服务水平。一是充分的利用先进卫星定位技术方法,建设全国统一和共享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网,为社会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导航定位服务。二是加快完善“天地图”网站服务功能,丰富数据资源,加快更新速度,把“天地图”建设成为地理信息专业应用开发平台和大众信息搜索平台,打造民族知名优秀品牌和国际一流的地图服务网站。三是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在城市政府、各部门以及百姓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数字城市打造成为一个知名测绘品牌。 第二,加快基础测绘建设,强化地理国情监测。充分的发挥测绘技术装备和基础数据优势,提高对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监测与分析水平,提升测绘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切实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形成多样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充分揭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二是强化协调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对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的重要地理要素进行动态监测,适时发布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第三,深化地理信息应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具有技术上的含金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发展的潜在能力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征。测绘部门将切实把握大好机遇,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一是不停地改进革新测绘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开发网络地图、多媒体地图等适用好用的地理信息产品,发展车载导航等位置服务,增强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介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二是快速推进北京等地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三是继续实施测绘“走出去”战略,大力扶持我国地理信息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民族优秀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中国测绘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推动测绘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测绘强国建设。瞄准国家发展的策略和社会民生需求,加快测绘科学技术创新,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促进测绘保障服务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方便快捷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一是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测”战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优化生产科研结构,加强科技资源整合,着力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测绘科技公司。二是围绕测绘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认真组织测绘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要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测绘工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升级。三是立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力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测绘仪器装备,发展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测绘卫星,加强航空摄影测量平台建设,提升高端测绘装备的自给率,着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测绘强国。 上一篇:2023年我国地舆信息工业总产值达8111亿元 下一篇:《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全文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