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 自然资源数据资产与数智能力研讨分论坛邀您参加!-亚洲ca88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10-07 12:28:28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举办。届时,由自然资源部地质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元宇宙与地理空间信息工作委员会、《自然资源信息化》编辑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及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 为了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加快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数智化建设,全方面提升自然资源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充分的发挥自然资源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本论坛以自然资源数据资产与数智能力为主题,汇聚了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及前沿技术用户,共同探索建立“地下、地表、地上”三位一体的自然资源数据治理及数据资产服务体系,构建自然资源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全域全周期数智化能力,为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李维森,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曾在联邦德国国际摄影测量培训中心学习,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高级行政管理。曾任联合国亚太地区地理信息指导委员会主席、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及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曾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谭永杰,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原总工程师。 邬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曾任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遥感学报》《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副主编、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监事长、物联网与云计算工委会主任、智慧城市工委会副主任、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和联合国UNDP、国际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专家等职。从事地理信息、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领域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是最早的国产GIS软件开发者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倡导推进者之一。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大学创建了我国首个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建成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主讲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获评国家精品课程,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5部,取得专利、软著30余项,获国家部委级科技奖励20余项,还获得了首届高校GIS创新人物(2006)、中国大数据创新人物(2017)、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人物(2019)等荣誉。 1、耕地资源“要素-功能-价值”综合认知理论;2、基于光谱特征参数的耕地质量遥感评价方法;3、耕地要素协同感知、耕地数据高效融合、耕地业务智能决策关健技术;4、耕地质量监测装备与智慧耕地综合服务平台;5、耕地保护智慧治理模式。 赵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副主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对象,主要是做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深入地理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科研,获5项省级科研奖励,发表学术论10余篇。 报告以及时响应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变化为目标,以《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为指导,结合云南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实际,基于云南省自然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架构,探索构建满足应用场景快速构建的云原生开发体系,并结合典型场景开展应用实践。 王斌,男,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是做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信息化建设等研究工作。 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已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如何在海量地质矿产数据资源中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新一代技术,实现找矿弱信息提取、成矿信息挖掘分析、成矿复杂信息分解、信息智能预测评价等,为区域矿产评价和勘查区找矿预测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将从地质找矿大数据、大知识、大模型、大平台等角度介绍智能找矿预测建设总体思路和任务部署,为智能地质找矿预测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凌春丽,现任昆明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科科长,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做测绘地理信息、规划信息化、数据安全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技术等方面工作。近年来,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其中,省级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两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参编公开出版专业著作3部(国家级刊物1部,省级刊物2部);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与的研发技术成果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多次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员”称号,获得上级“嘉奖”、“记功”等奖励。 按照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要求,昆明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围绕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统一”职责,在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与平台赋能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报告主要围绕“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数字赋能自然资源业务决策支持”内容开展。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平台赋能,构建综合性应用场景,实现数据资源的价值提升。包括建立健全昆明市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制度、制定昆明市自然资源数据标准、构建数据体系、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依托昆明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自然资源全业务提供统一服务调度、统一算法挖掘、统一应用支撑,充分的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用数据赋能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 沙志友,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公司技术管理工作。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研究、产品设计、技术服务、GIS系统建设与应用咨询等工作,对GIS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的有着深入的理解。曾主持过多个GIS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同时参与多个国家级重要项目的实施与服务工作。 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进一步提速,其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对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时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快速发展的地理信息技术有何最新趋势?如何进一步赋能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本次报告与各位共同探讨。 杨燕,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高级工程师,DDE-China数据组组长,参与完成了中国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等数据在DDE-China平台的整理和发布。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科学数据集成和知识服务等地质调查项目,负责大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获地理信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 概述国家数字战略与数字化的经济总体形式,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数据建设目标,地质大数据在支撑大数据找矿等地质大数据应用方向取得的效果。 方争,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共管理硕士。长期从事商业航天工作,曾先后就职于数个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对商业航天,特别是商业遥感的发展与态势,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中国四维的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探索之路概括为:发星,建云,时空数据基座,产业生态圈。在未来,遥感应用领域,商业闭环是第一要素。卫星遥感只是手段和信息源,以细分目标场景为中心,一体化设计技术、业务和市场。创新融合,主动贴合多源数据、新兴技术,从服务应用场景到创造应用场景的方式。 康来成,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态合作发展部副总经理、首席架构师,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高品质人才智库专家委员,中国信通院大数据标准委员会 TC601-WG11地球大数据工作组副组长。 地理空间数据在诸多领域均有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地理空间数据与生俱来具有特殊的数据要素属性及数据资产属性;基于水利、生态领域案例,解读数据从资源到资产,二次重构与三次价值释放底层逻辑;探索数据资源“要素化治理”,释放数据资产“乘数效应”整体解决方案。 易智瑞公司将亮相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二届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成果展,敬请参观、咨询(展位号:A15)。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资讯 2024版国家地舆信息公共服务渠道启用 下一篇:中国信息协会主办2023年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初、中级)开始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