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星遥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现状分析-亚洲ca88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11-15 21:45:28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卫星通信市场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在国家层面,商业航天已成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外航天大国遥感卫星行业的发展大概能分为三个时期,培育萌芽期、政府拉动期、全面商业化时期,目前已初步进入全面商业化时期。 1986年,法国发射世界上首个商业遥感卫星斯波特-1(SPOT-1),开启了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先河。1992年和1994年,美国分别颁布《陆地遥感政策法案》和PDD—23号令,宣布放开1m高分辨率数据和卫星遥感的出口限制。多家卫星私营公司相继获得运营许可,加入到商业对地观测运营商的行列,美国遥感卫星行业开始走上了商业化发展的崭新道路。1999年,艾科诺斯(IKONOS)卫星发射成功,是世界上第一颗分辨率优于1m的商业遥感卫星,标志着世界商业遥感卫星郑重进入了高分辨率时代。 为了达到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市场的高效、规范化发展,美国政府后续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和政策,进一步放宽对商用遥感卫星分辨率限制的同时,加大了对商业遥感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数据采购的形式支持行业发展,保证每年的空间信息采购量和市场销售额,“军民共用、以民养军”的特点十分明显,逐渐形成了国家监管、政府采购、公司运营的基础遥感卫星商业模式。 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叠加政策的持续扶植,遥感卫星市场已从政府拉动期向全面商业化时期转型过渡,政府以外的用户市场逐渐开放。 为了有效整合资源,充分扩大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各商业遥感公司之间重组不断。目前,以美国麦克萨技术公司(Maxar)、欧洲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AirbusDS)、美国行星公司(Planet)为代表的老牌商业遥感卫星巨头以及卡佩拉空间公司(Capella Space)等各具特点的初创公司,共同支撑起了全球的遥感卫星商业体系。 Maxar是世界上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军公司,其2022年营业收入超全球商业卫星遥感数据市场运营服务收入的50%。该公司目前运营4颗卫星:美国地球眼-1卫星(Geoeye-1)、“世界观测”卫星(World View-1/2/3),其中,WorldView-3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商业遥感卫星。同时该公司通过超分辨率算法升级,可将分辨率逐步提升至0.15m,直逼美军最先进的“锁眼”(Key Hole)卫星(0.1m)。其中3颗卫星计划于2024年退役,该公司正在开发新的星座“世界观测军团”卫星星座(World View Legion),目前在卫星的集成测试阶段。 Planet具有3个系列光学星座,“快眼”(Rapid Eye,2020年已退役)、“鸽子”(Dove)和“天空”卫星(Sky Sat)。十年来,Planet公司已成功发射了30余次,共计部署了452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近200颗遥感卫星,是世界上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其中,Dove星座在轨卫星数量约180颗,卫星质量约5kg,空间分辨率为3~5m;Sky Sat星座在轨卫星数量约20颗,卫星质量约100kg,空间分辨率为0.5m。 美国Capella Space于2018年发射了美国第一颗商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并且于2023年8月发射了其第三代卫星首发星(Acadia-1),分辨率为0.3m,该公司总共计划发射36颗商用高分辨SAR卫星。 阿根廷卫星逻辑公司(Satellogic)推行“星座即服务”理念,共累计发射43颗高分辨率“新卫星”(New Sat)系列卫星,并且计划建成200余颗卫星的完整星座,分辨率达到0.3m,服务能力达到世界地图每日更新。 欧洲商业遥感卫星以适应欧洲的需求为发展宗旨,通过国际合作发展了多系列的遥感卫星观测系统。AirbusDS是欧洲最大的遥感卫星运营商,已经成功建造并交付了70多个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其运营的“下一代昴宿星”(PleiadesNEO)星座由2颗相同的分辨率为0.3m的卫星组成。据统计,该公司2022年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占有率达20%,仅次于美国Maxar。芬兰冰眼公司(ICEYE)于2018年发射ICEYE-X1,是芬兰第一颗商业卫星,目前ICEYE已成功将30多颗SAR卫星送入轨道,该企业具有全球最大的SAR卫星星座。 总体来看,国外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Maxar、AirbusDS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商业遥感行业巨头依靠各自技术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手段,以星座高时空分辨率提供品类丰富的航天信息服务,已垄断绝大部分市场占有率,在全球占据行业优势地位。二是国家根据行业形势,不断调整相应政策,在市场准入、星座运营、数据服务等方面为商业遥感卫星行业铺平道路。以Planet、Capella Space等为代表的各类初创公司不断涌现,各自具备不同的公司技术特色,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的数据服务能力。三是行业发展是以光学遥感卫星低轨化、规模化、组网化为主,进一步拓展SAR卫星等多种观测手段,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丰富的遥感数据产品。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商业遥感卫星行业总体由政府主导,以几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为主体,多家新兴公司为补充,顺应军方、政府、企业和大众的需求,立足各自特点,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航天遥感信息服务。 政府在商业遥感卫星初期行业发展中起到核心支撑作用。政府因时因势综合研判,制定宏观政策全力支持行业发展。此外,在初期收入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下发大量采购订单,直接解决该行业前期投入过高、资金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政府进行决策监管资助,企业来提供遥感信息服务成为商业遥感卫星运作的最佳模式。 技术成熟带动成本降低,推动遥感卫星的全面商业化。商业火箭发射突破可复用运载技术,为大批量卫星组网发射奠定基础。微小卫星研制技术不断成熟,带动成本指数级降低,卫星实现大规模组网,数据数量和种类更为丰富,同时低价的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契合市场需求,打开了商用遥感数据应用的蓝海。 应用场景多元化是拉动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闭环发展的根本环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爆发式发展使得遥感数据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人工智能代替对大数据信息的手动挖掘,以更低的成本对遥感数据来进行更高效的加工处理,孵化出更多卫星遥感应用的新场景和新业态,将引领遥感产业走向全民商业化。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卫星遥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分析 随着遥感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卫星遥感软件在算法优化、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些技术进步使得卫星遥感软件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解析和提取卫星图像中的信息,从而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随着全球对地理信息数据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卫星遥感软件行业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所有的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地理数据来支持其决策和研究工作,这为卫星遥感软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尽管卫星遥感软件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例如,数据处理难度大、数据质量很难保证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卫星遥感软件的逐步发展。此外,卫星遥感软件还需要与其他软件和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随着卫星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日渐凸显。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成为卫星遥感软件行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卫星遥感软件将在算法优化、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未来,卫星遥感软件将更看重与其他软件和技术的融合,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随着全球对地理信息数据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卫星遥感软件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国土资源、农业、气象等领域外,卫星遥感软件还将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规模2022年已达2300亿元,经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初步测算和评估,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2023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直接效益超过500亿元,间接效益超过600亿元,带动效益超过1400亿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卫星通信市场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欲获悉更多关于卫星遥感行业重点数据及未来发展前途与方向规划详情,可点这里就可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卫星遥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上一篇:曹发伟带队参加2024年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_综合_大众网 下一篇:杨贵军研究员团队:农业无人机遥感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