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航测遥感集团:老牌地理信息企业的改革创新-亚洲ca88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5-02-01 08:03:24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从查询地图导航、扫码共享自行车,到预报自然灾害信息,计算一个省的农业年产量等,都离不开 近10年地理信息产业迅速腾飞,行业分化加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如何在行业高水平发展期脱颖而出?如何穿越行业寒冬期?成立近60年的中煤地质总局所属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煤航),从头部企业一度到经营困难,又从全面改革重回行业头部。面临困境和选择,煤航有自己的“制胜密码”。 煤航党委书记、董事长(局长)赖百炼表示,早在2015年煤航就进行了全面改革,为公司能够带来了创新力。近年来煤航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入落实总局发展的策略,运用大数据赋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发展快车道。 位于西安的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5年,属于事企并行,又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20世纪80年代,煤航凭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48台(套)设备,跃居全国行业头部。1990年煤航与全球7个国家的15个公司竞标,成功中标“巴西国土整治航测工程”,开始在世界航测遥感领域崭露头角。 “先进的设备能提高效率,减少误差,对技术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煤航科技质量部负责人吕军超介绍,当时中标巴西项目大单,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说得益于起家的48台(套)最先进的设备。 接下海外大单,创汇近千万美元,煤航以高起点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新世纪煤航转向了地理信息、建筑、印刷、商贸四大板块多元发展。当时建筑行业正红火,社会各界资本蜂拥而入,多元化业务结构降低了主营业务占比,带来一时的红火。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企业一度经营困难,迫切地需要改革转型。 2015年,煤航确立了重点发展地理信息专业板块的方向,关停印刷材料公司、贸易板块,重组地图制印公司和安全印务公司等,通过剥离、关停、整合重组等将建筑、印刷、商贸三个板块变为一个板块。煤航明确“143”改革思路,即一个目标: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领军企业;四个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规模一流、效率一流;三个转型:发展方式转型、技术产品转型、人才结构转型。 站在当时看,全面改革风险很大。“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专业单位,用技术做增量是正确的路。”这也是一条难走的路,面对风险和质疑,赖百炼坚信聚焦主业做减法是最好的出路。 经过两次动员,2015年3月煤航做全面改革:总部部门负责人、下属单位负责人、总部部门员工和集团下属单位财务专员,全部实施竞聘上岗和公开选拔。 “我们坚决打破‘铁饭碗’‘大锅饭’。”赖百炼回忆,全面改革阻力大,关键要公平公开、真改实改。比如从社会上引入业内专家对竞聘人员打分,公开结果,存档至今可看,建立人才择优上岗的用人标准。 改革后,职能部门、基层班子人数和总部工作人员人数精减。中层干部人数与以前相比减少40%,总部工作人员与以前相比减少50%,70后慢慢的变成为中层干部主力,干部在部门之间换岗交流,机关和基层也流动起来。干部队伍结构、岗位设置严格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实行扁平化管理。共有13名处级干部退出了领导岗位,3人从管理岗位转为技术专家,9人被降职,12人获提拔。 同时,修订集团所属单位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实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更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同岗位收入差距近50%。在整个煤航树立多劳多得、人才优先的导向,让机制活起来,职工想干事。 “全员二次创业”后,老牌地理信息企业焕然一新,主业占98%以上,经营效益持续向好,10年间总利润增长5倍,连续3年入选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头部企业。仅混改后的捷达测控公司,营收从混改前的1200万元提升到6000多万元,利润从混改前的150万元提升到700多万元。 记者从煤航了解到,2015年以后,煤航逐步健全机制,借“双百行动”的契机,推行职工持股试点和混改,在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良好市场环境下,煤航完成了快速地增长转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目前,已先后在全国范围为煤炭、石油、地矿、城建、环保、农林、交通等20多个行业完成航空摄影300多万平方公里,大比例尺航测成图40多万幅,遥感调查和科研项目600余项,印刷出版了800多种大型图集。与美国EDI公司、英国BKS公司(局)等数十家国际优秀地理信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品牌。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人李白穿越秦岭写下了《登太白峰》。得益于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如今在煤航大数据中心展厅内的实景三维区,便可领略“八百里秦川”风光:从天上到地下,从河流到山川,“数据图”里应有尽有。 实景三维只是煤航的新产业之一。据了解,当前地理信息产业行业分化加剧,煤航正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2020年开始,地理信息行业增速放缓,煤航的发展更应该往前多看一步。”赖百炼表示,紧跟政策导向,基于科技和市场情况,煤航布局了“遥感技术服务”与“智慧集成与应用”业务板块,取得较好的成效。 据介绍,目前煤航创新了“地理信息+”,以3S基地园区、中国地理信息行业进出口基地为基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理信息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智慧矿山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等,将地理信息转化为时空信息产品。 依托海量数据,2020年煤航和总局共同建设了大数据中心。煤航规划发展部负责人高攀和记者说,现在入库数据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地质勘查数据、资源环境专题数据等16大类、90余小类数据,时间跨度从1956年到现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航空摄影数据)台(煤田预测数据)地区,培育出多个应用场景,有力支撑了集团高质量发展。 该中心是国内首家地质和地理信息融合的大数据中心,曾获评“2020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陕西省工信厅“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等,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顶级规模、解决能力最强的大数据中心之一。其在诸多领域影响广泛,如数字制图印刷板块依托大数据中心,建设了创新行业应用场景。 除大数据中心外,煤航还建设了“一带一路”卫星应用中心、陕西省地质灾害监测中心、陕西省地理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煤航云”平台。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煤航抢抓数字化浪潮,围绕西北的地形地貌特征,建立面向煤炭地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林业、应急管理、油气管道等行业的数据集和模型库;围绕智慧+城市、农业、矿山、水务、交通、文旅、管道、生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领域,建设具备行业和区域特点的智慧应用模型库,积极发挥产业优势。”煤航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局长)李忠军认为,如果别人没有的新技术新产业、煤航有,别人有的煤航更专业,就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优势。 记者从煤航了解到,下一步,煤航将聚焦人工智能+,投入大量精力跟行业结合创新应用场景,并加强产业链专业化整合,在协同发展上“增效能”,发挥创新集聚效应。 走进煤航的信息大厦,迎面是一面挂满426项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墙。高攀介绍,煤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科学技术创新,几乎每年都获有专利奖,墙上展出了一部分奖项,旨在希望能够通过专利墙激励科研人员。 与很多科技公司一样,煤航的科学技术创新从引进消化吸收开始,到技术国产化,再进行自主创新。 “当时,我们引进国外的尖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设备、软件,熟练掌握后,结合生产作业实际开发符合国内作业要求和作业员习惯的系统插件或小程序,如在MicroStation基础上开发的‘煤航MAS’、国内大比例成图规范等系列新产品和标准,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吕军超介绍。 他说,前期的技术国产化为公司打下了很好的科学技术基础。随着全面开启自主创新,公司坚持创新“三到位”——创新机构到位、研发人员到位、研发资金到位,为保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近几年科研投入逐年递增,并出台配套制度。 据介绍,煤航先后出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创新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技质量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科学技术创新评价办法(试行)》《外部研发平台运行管理》等科研制度,建立一整套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方面加强与行业单位、用户交流,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邀请行业及政府相关单位领导、技术人员参观煤航及科技成果,深入行业单位生产一线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改进完善科研成果等。另一方面,每年对平台申请、科技奖、工程奖、规范制定、外部科研项目申请、知识产权获取等按照《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奖励表彰,逐年加大奖励金额,聚焦前沿技术和行业难点痛点攻关。 吕军超表示,如今煤航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科研人才结构中硕士以上占比四成左右,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卫星数据系统、“煤航数云”数字地球平台、“航空摄影质量自动检查系统”、“智慧田长制管理系统”、“中国专题地图集资源网公共服务平台”、“中煤领航导航定位服务平台”等系统的研发。 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煤航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记者从煤航获悉,面对海外市场,煤航或与兄弟单位抱团“出海”,一起承包项目,或单独承揽项目,接下来将重点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赖百炼介绍,未来的海外业务“新篇章”将以推动中东的高端营销为契机,全方位对接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并加强东南亚区域市场开拓,重点推动老挝、新加坡等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开拓渠道,加大与外部合作力度,提高综合竞争力,争做全球地理信息产业“排头兵”。 上一篇:枣庄抱犊酱醋系列新产品喜获国家级“一品牌两称谓” 下一篇:大贡嘎有了“3D画像” 四川地理信息技术赋能多领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