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点张辉:创造空地一体的数字交通未来图景 解码数字新浙商No95-亚洲ca88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2-17 14:35:45 来源:亚洲ca88官方网站新奇点 的定位是空地一体数字交通体系的系统架构和运营支撑,我们追求的是 “ 车路云人协同 ” ,打造新型数字交通基础设施。 前方路段发生刮擦事故,交警在线能够得到行驶轨迹、车速、事故成因等全息数据,无需到现场就可做出判罚;无人驾驶车辆实时感知周边的车辆情况、行人动向、红绿灯信息,无需司机动手,车辆自动完成变道、减速、刹车……这不是概念片,而是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奇点”)应用“数字轨”技术已实现的地面道路数字交通场景。 “‘数字轨’代表把无序的道路变成数字化的、有序的轨道。”创始人张辉介绍道。将5G移动通信、边缘计算、云计算、AI与交通运输结合,新奇点通过全息感知系统、数据运营平台和智能终端,搭建可交互的数字化全息道路,打通了道路交互与通行的建设、管理、运营等环节,打造新型数字交通基础设施。 新奇点在交通领域的数字化能力,与张辉的过往经历密不可分。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留学美国学习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后,张辉遇到了同在美留学的邓中翰,决定回国拓荒芯片领域,创立中星微电子。 2005年中星微电子在纳斯达克上市,张辉投身第二次创业,主攻移动通信芯片。2018年,通信芯片行业发展遇阻,他带领团队全方面转型,启航数字交通。 奇点是宇宙演化的起点,也是智能大爆炸的新起点,张辉和新奇点正在创造未来空地一体数字交通的全新图景。 章丰:你是少年天才型学霸,如果按照既定的路径更有几率会成为科学家。创建中星微电子,是身份转变的开始? 张辉:我从小就想当科学家,没想过做企业。1999年邓中翰牵头,我们几个留学生一起回国创业,考虑到国家对芯片的需求,创立了中星微电子。就是这么一个契机,人生轨迹改变了。 按量子力学理论,人生是测不准的,我们中国人常说“命运”。命指概率分布,这是先天的,比如基因、智商等;运就像“薛定谔的猫”,你不测量时,死猫、活猫都有概率,一旦测量,结果就确定了。每次选择都像一次测量,每次测量,它的态都变化了。 张辉:这涉及到另一个物理学原理——不可逆定律。熵增是不可逆的,很多人生轨迹只能走出一条路,无法比较另一个选择的结果。我认为做企业还是很丰富多彩的。科学家通常专注一个研究领域做深做透,做企业深度不如科学家,但接触面更广。 张辉:所以我用了一个正面的词叫“丰富多彩”,该受的苦、成功的喜悦……酸甜苦辣个中滋味都有。 章丰:离开中星微电子后,你二次创业做通信芯片,2018年是什么原因选择专注到数字交通场景? 张辉:2018年前,我们都在做通信芯片。当时中国还没有科创板,美国也还没启动对中国的制裁。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家倾向于采购进口芯片,市场对国产硬科技的需求、紧迫感并不强,还是以互联网应用、模式创新为主。 目前90%科创板上市的芯片公司都是在某一细致划分领域做专用芯片,收入规模不超过十亿。收入规模要达到十亿甚至百亿以上的,都是通信芯片、算力芯片或存储芯片。通用大规模芯片,赢者通吃,竞争非常激烈,直面国际竞争。 所以2018年,我们开始考虑怎么既能活下来,又能把我们通讯系统的核心能力延续下去。 张辉:转型的契机是国家开始推广5G,5G的最大应用是无人驾驶,5G+无人驾驶或者说数字交通是一条巨大的赛道。第一,国家大量的资金都投入交通基础设施,传统基建面临着和新基建的结合。第二,中国最大的工业是汽车产业,与道路息息相关。 我们决定从“5G+无人驾驶”切入,不直接做5G芯片,而是把5G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于无人驾驶的整个车路云协同体系。 新奇点将毫米波雷达和智能摄像机均匀分布在道路两侧,全域无盲区检测,采集 到的道路数 据在边缘侧进行融合计算,分析生成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路的结构化数据,再实时导入数据处理平台,通过算法引擎和模型加工,一条数字孪生道路就此诞生。 张辉:“数字轨”是我们产品的代名词,代表把无序的道路变成数字化的、有序的轨道。咱们提供数字交通场景硬件结合的核心技术,包括大模型算法,统一称为“数字道路操作系统”,希望实现数字交通的系统级突破。 章丰:你定位自己是“大产品经理”,如果把新奇点的数字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看作一个产品,解决什么核心问题? 张辉:做一个系统产品,核心是既能满足当下需求,还能前瞻性地引导需求。如果只考虑现有需求,面临的是红海市场,非常内卷;引导未来的需求,是大产品经理应该琢磨的。 企业的定位,最关键的是解决未来的需求,面向增量市场,持续迭代技术和产品。新奇点的定位是数字交通体系的系统架构和运营支撑,追求的不是狭隘的“车路协同”,而是“车路云人协同”。 交通的复杂性之一是体系繁杂,有公安交警、交通局、建设局等管理部门,有高德、百度等导航软件厂商,还有慢慢的变多的智能车载终端。现阶段无人驾驶还没真正商业化,我们更注重满足交通管理部门、导航等辅助驾驶的服务需求,逐渐结合未来无人驾驶的需求,形成系统化的产品架构,提升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章丰:数字交通最大的两部分就是数字道路和单车智能,目前车的智能化走得更快,道路的智能化处于怎样的阶段? 张辉:为什么车的智能化跑得快?因为车做好了马上就能变现,商业路径短。数字道路背后其实是路、云、管理系统一整套系统工程。从前期的规划仿真、测算、建设再到后期的养护、数据分析、交警动态实时的管理需求等,数字道路存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维度的需求。 目前导航是与路和云合作最多的部分,导航属于中观加微观,既可以给单人做导航规划,也能轻松实现道路的全面测算,基本解决了管理和老百姓出行的系统性需求。 张辉:目前只是通过导航打通车路数据。我们反馈给导航前方的红绿灯信息、道路施工信息等,导航提前显示给车辆。下一步迭代后 ,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实时、更精准的道路信息,比如前面一公里突然掉落了抛洒物、发生了一起事故。 张辉:现在还是人开着车,所以必须依靠导航。等车开始无人驾驶后就可以和车端直接打通了。车路云人协同,最终要优化人也就是驾驶者的体验。 我们即将会推出L3半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虽然还是离不开人,但在特定情况如数字化道路上,驾驶员可以从驾驶状态中解放出来。像干线物流的货车司机轮班跑,疲劳驾驶容易出事故,以后货车只要配一名司机,车一上数字公路,司机可以休息。 章丰:车路云人协同还涉及数据打通,需要政府和市场建立起合理的数据打通和交换的机制。 张辉:现在数据割裂在交通局、建设局、城管局等各管理部门,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才有机会将路和云数据分享给车和导航。 张辉:数据协同的难度很大,切入点很重要,我们第一步要切入交警的需求。交警是道路事故的直接负责人,快发现、快处置是他们的第一要求,在车主上报前主动发现事故,并且能快速处置,这是最好的。 对于高架快速路,“非现场处置”的手段很有用,调用摄像头和雷达数据就能输出事故报告,车主和保险公司确认,快速完成处置。从数据的可能性、准确性到业务管理,包括执法、证据等,整个业务流由数据流驱动,节约时机,拥堵率可以下降30%。 张辉:第二,解决在快车道上的慢车这一大交通隐患。超速容易判定,低速是相对速度,与路况、整个车流的情况有关。我们通过摄像头雷达组合和数字化轨迹判断,能解决这一个问题。 第三,如何优化调控智能信号灯。杭州交警已经做到“相对绿波”,原来一个固定的红绿灯周转一圈要180秒,现在逐步降到120秒,等待红灯的时间缩短,遇到一次红灯之后可以连续通过三到五个绿灯,背后都是数据应用和智能算法的支撑。 张辉:数据的确权、定价目前还是特别难找到商业模式。数据交易的是应用价值,而不是买卖数据本身。 数据单纯放着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和需求结合产生应用,在这过程中产生商业经济价值,并通过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交易共享价值。 所以我们正在建设数字交通大模型,让行业数据产生深度的智慧化应用。交通大模型势在必行,不干成就要被淘汰,因为能够架摄像头的公司太多了。 章丰:交通本身是一个投入很大的基础设施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经,你们做的一部分数字化工作可能更多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是否会难以衡量价值? 从公安的角度,电子警察、测速仪等是必要的,以罚代管是最基础的交通治理,属于信息化1.0,预算、标准都是刚性的。 下一步怎么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迭代?从0到1的过程很难。数字交通不是刚性单一的需求,和交警、城市建设、运输出行都相关,就会面临“谁买单”的问题。 张辉:所以我们根据道路的类别采用不一样策略。对于经营性道路,即高速公路,有经营主体,提供降本增效的方案,减少重大事故和交通隐患,让道路更通畅,保证差异化收费、逃费稽查等各种措施。 对于非经营性道路,以城市道路为主,我们与政府谈综合方案,确定标准和规范,在修路时就把1%的数字化建设成本纳入预算。综合看,既解决出行的问题,又解决安全问题,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 章丰:站在一家专注于数字交通场景的厂商角度,新奇点大模型的技术路线与市场中其他AI企业的路线有何区别? 张辉:未来全国可能会形成两到三个通用大模型,通过巨大的算力,走到多模态大模型的阶段。新奇点可以接入通用大模型,形成数字交通行业大模型。 杭州在全力打造“中国视谷”,最大的机会是研发出通用视觉大模型,支撑视觉智能相关的行业和业务,包括游戏、元宇宙应用、工业视觉、智能交通、安防领域等,这也是新奇点正在参与的。 章丰:在通用大模型上迭代行业大模型的解决方案,是否有较为成熟的商用模式? 张辉: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并不可能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和业务融合的。微软为何需要投资OpenAI?它本来就有Office、有操作系统、有Bing,只是把大模型放入原来的应用里,实现了飞跃。所以大模型一定是基于原有的业务应用,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好的用户体验。 商业模式上,能够准确的通过调用API收费、收取精调参数的服务费,2C可以包月费等。通用大模型的需求和成本最后会达成一个平衡,应用于垂直领域时,优化业务得到的收入足以覆盖成本,形成了良性循环。 张辉:新奇点强调“软件数据定义道路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应该成为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共识和规范。 可以用操作系统的概念类比,操作系统的本质就是“软件定义”。诺基亚Feature phone(功能手机)和iPhone智能机的差别在于,诺基亚每开发一个Feature(功能),都要重新设计一款手机,而iPhone基于iOS,一款手机可以下载多个APP满足多种功能,不用为了某个应用需求修改硬件。 新规划、新修建的道路,要从最初就坚持数字化的标准和规范,道路基础硬件设施一次性建设完成,后期通过软件满足多种需求。 而对于已有道路,我们采用补点迭代策略,运营和分析现有硬件设备的数据,不足的地方逐步提升,比如摄像头升级、信号灯智能化,渐进创新。 张辉:而且未来操作系统的趋势是结合大模型,实现驱动应用到智能调度应用的升级。 比如原来摄像头是为单一部门服务的,城管看井盖和违停情况,交警看处罚,治安部门是抓逃犯,同一个地方安装了三种摄像头。有了大模型的支撑,单个摄像头可以加载多种功能算法,抓取的图像可以同时分析出不同部门需求的结果。 张辉:所以我们建立了长三角数字交通协同创新联盟,还联合华为、阿里系、海康、吉利系、上汽系、顶尖交通城建领域规划设计单位等,共同打造数字交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现在的难点在于,大家都有数字化的需求,但没形成标准。所以我们也希望单车智能发展得越快越好,无人驾驶需要标准,会倒逼数字化道路的建设。 下一步,地面交通和低空交通即将开始整合。300米以下的低空交通,天然就是无人驾驶,航道管理、自动调度指挥、空中信号灯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低空和地面的架构逻辑一样,且更需要新奇点的无线通讯和定位能力,我们把地面做好,就能把架构和运营经验迁移到低空。 章丰:你 是最早西湖大学几个发起人之一,也是西湖教育基金会的董事。 为一所新型大学的成立奔走,为的什么? 张辉:国内的公立大学办得非常好,规模很大,但多数的民办大学都是三本,低端且以盈利为目的。如果能建立起非盈利的研究型民营大学,更加有助于今后的国际化。我们大家都希望借鉴加州理工的模式,探索一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张辉: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才规模,但是缺乏顶尖人才。比如高中参加奥数竞赛,中国选手拿金牌很多,但是再往上,获得菲尔兹奖(数学领域国际最高奖项之一)的一个都没有。所以当时由施一公率队,大家出资出力,共同探索小而精的大学新机制。 张辉:就科学家来说,首先是爱国的;第二,有独立的、纯粹的、国际视角的科学精神;第三,接地气,一个科学家不能只做科研,要有战略眼光和宽广的接触面。施一公这样的画像就非常典型,大师级的科学家。再比如上一辈的周光召,是本土培养出来的大师,有顶级战略眼光,又有纯粹科研精神。 产业科技方面,国家急需两类人才。攻坚型人才,在专业领域深耕,把某个材料、某个器件做深做透;系统工程人才,解决某个系统性问题。 中国要冒出像马斯克这样有独特个性、冒险精神的人很难,我们的祖国更倾向于培养能够坚守在某个领域的专精尖人才。 对于科技创业者,首先莫轻易创业,其次要有当下需求和前瞻性需求的洞察力 。 2030 年开始实现低空立体载人载物, 3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我们有机会超 越马 斯克。 上一篇:泰州使用无人机正射印象测绘公路数字地图 下一篇:浅析英特尔Foveros逻辑芯片的3D堆叠 |